首页 > 趣闻 > 正文内容

微生物生长检测的7大常方法及优缺点对比

趣闻2025-05-19 14:14:57

一、平板菌落计数法:数菌落就像数星星?

??原理??:把菌液涂在培养基上,等菌落长出来一个个数。就像用星星的密度判断夜空亮度,菌落越多说明活菌越多。
??优点??:

  • 直接反映活菌数量,数据最可靠
  • 能同步分离出纯菌种(比如酸奶厂选优质乳酸菌就用这招)
    ??缺点??:
  • 培养要24-48小时,急性子的人能急出白头发
  • 操作时手抖容易污染,新手可能要返工三四次

二、光密度法(OD600):用光"看"微生物的浓度

??原理??:菌液越浑浊吸光值越高,拿分光光度计测OD600值就能推算菌量。实验室老司机最爱这方法,毕竟30秒出结果谁不爱?
??优点??:

  • 快得飞起,摇一摇培养瓶就能测
  • 不破坏菌体,测完还能继续培养
    ??缺点??:
  • 会把死菌算进去(比如抗生素实验容易翻车)
  • 菌体结团时数值会虚高,得加吐温-80分散剂

三、干重法:直接称重,简单粗暴?

??原理??:把菌液离心甩干后上秤称,跟菜市场称香菇一个套路。
??优点??:

  • 丝状真菌克星(比如青霉素生产菌的菌丝团)
  • 数据不受死菌影响,总生物量一目了然
    ??缺点???**?:
  • 烘干要5-6小时,电费比实验耗材还贵
  • 操作时离心管容易打翻,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

四、血球计数板法:显微镜下的"人口普查"

??原理??:用带网格的玻璃片装菌液,显微镜下挨个数格子里的菌。学生党做实验必备,但数到眼花的痛大家都懂...
??优点??:

  • 当场出结果,不用等培养
  • 能观察菌体形态(比如判断酵母是否出芽)
    ??缺点??:
  • 死菌活菌傻傻分不清楚
  • 菌液浓了得稀释七八次,数学不好的容易算错

五、生理指标法:从代谢产物反推菌量

??原理??:检测微生物吃喝拉撒的痕迹——比如耗糖量、产酸量、含氮量。就像通过外卖盒数量推测家里住了几个人。
??优点??:

  • 发酵罐在线监测神器(啤酒厂天天用)
  • 能反映微生物代谢活性
    ??缺点??:
  • 要做标准曲线,新手容易配错试剂浓度
  • 不同菌种代谢差异大,通用性差

六、分子生物学方法:DNA检测,精准定位

??原理??:用PCR扩增特定基因片段,就像给微生物做亲子鉴定。这次疫情测核酸的技术就是它的亲戚。
??优点??:

  • 能检测难培养的微生物(比如污水处理厂的硝化菌)
  • 灵敏度超高,1个菌都能逮住
    ??缺点??:
  • 仪器贵的要命,普通实验室买不起
  • 操作要专业培训,小白容易污染样本

七、比浊法:浊度计比眼睛靠谱?

??原理??:菌液越浑浊透光率越低,和熬鸡汤越浓越不透光一个道理。食堂阿姨看汤色加盐的玄学操作,在实验室变成了数字游戏。
??优点??:

  • 设备便宜(百元浊度计就能用)
  • 适合现场快速检测(比如牛奶厂收奶车抽样)
    ??缺点??:
  • 培养基颜色会干扰数据(比如红色培养基直接扑街)
  • 要定期校准,不然数据飘得亲妈都不认识

自问自答环节

??Q:新手该选哪种方法???
A:急着要数据选OD600法,求准确用平板计数,没钱买设备就比浊法凑合。记住,实验室没有完美方法,就像泡面没有营养搭配——关键看应用场景!

??Q:为什么工厂和实验室用的方法不一样???
A:工厂要的是半小时出结果的在线监测(比如光密度法),实验室要的是发论文的精准数据(比如平板计数)。就像外卖骑手和美食博主对速度的追求完全不同档位。


小编观点

干了八年微生物检测的老油条想说:别被高大上的技术唬住!90%的日常检测用平板计数+OD600法组合就能搞定。新手最容易踩的坑是盲目追求高端仪器,却连培养基灭菌都没做透——记住,再精准的机器也救不了被污染的样本!下次做实验前,先对着超净台默念三遍:"我手稳,我不抖,今天数据一定6!"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