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嘻道奇闻
- 文章199742
- 阅读14625734
播音员必看:3个科学发训练法,让声音饱满有穿透力
社会2025-05-27 20:27:56
一、为什么呼吸控制是声音的根基?
播音员的声音质量与气息控制密切相关。胸腹联合呼吸法被公认为最科学的呼吸方式,其核心在于通过横膈膜下沉和腰腹扩张实现气息的稳定输出。这种呼吸法能避免喉部挤压导致的音色单薄或沙哑,让声音具备持久力和弹性。
??关键训练技巧??:
- ??躺姿感知法??:平躺时双手置于腹部,吸气时感受腹部自然隆起,呼气时缓慢收腹,逐步建立腰腹肌肉对气息的控制记忆。
- ??数枣练习??:通过“一个枣、两个枣……”的长句训练,要求每次呼气持续至少30秒,逐步提升气息储备量。
- ??偷气换气法??:在长句子中利用标点符号间隙快速补气,例如播报新闻时,在逗号处通过鼻腔快速吸入微量气息,保持语句连贯性。
??常见误区??:仅用胸腔浅呼吸会导致声音发虚,而过度依赖腹部发力可能引发肌肉僵硬。正确的状态应是吸气时“两肋开、腰带紧”,呼气时“小腹微收、气流均匀”。
二、如何通过共鸣调节让声音更具穿透力?
声音的穿透力源于共鸣腔体的协同作用。播音发声需以口腔共鸣为主,胸腔共鸣为辅,鼻腔共鸣适度调节,形成“中间松、两头紧”的共鸣系统。
??核心训练方案??:
- ??口腔共鸣强化??:
- ??打牙关练习??:张大嘴发“a”音,用手触摸耳根前凹陷处,确保上下槽牙间距能容纳两指宽度,使声音在口腔前部集中。
- ??声挂前腭技术??:舌尖轻抵下齿背,想象声音像光束冲击硬腭穹窿部位(上颚前1/3处),可显著提升字音清晰度。
- ??胸腔共鸣激活??:
- ??低频哼鸣法??:放松喉部,用低沉音调发“嗯——”音,手掌贴于胸口感知振动,适用于新闻播报等需要庄重感的场景。
- ??鼻腔共鸣控制??:
- ??软腭挺起训练??:半打哈欠状态下朗读,避免鼻音过重,同时增强声音的明亮度。
??案例解析??:央视主持人王小骞通过“提颧肌微笑发声法”,让声音自带亲和力。提颧肌时面部肌肉上提,鼻翼微张,可自然打开口腔通道,使音色更清亮。
三、为什么咬字吐字决定声音的清晰度?
播音员的咬字需达到“字头叼住、字腹拉开、字尾归音”的标准,避免出现“吃字”“飘音”等问题。据统计,90%的声音模糊问题源于舌位不正或口腔开度不足。
??针对性训练方法??:
- ??出字爆破训练??:
- 双唇音强化:连续快速念“八百标兵奔北坡”,要求声母“b/p”爆破有力,韵母“ao”饱满延长。
- ??归音定位练习??:
- 后鼻音校准:发“ang”时保持口腔开度至音节结束,防止过早闭合导致“方言感”。
- ??舌部灵活度提升??:
- 绕舌运动:舌尖交替顶左右腮帮,配合“红鲤鱼与绿鲤鱼”绕口令,增强舌肌控制力。
??进阶技巧??:采用“叼铅笔朗读法”,将铅笔横咬于臼齿间,强制打开牙关,可显著改善咬字粘连问题。练习时注意避免下颌过度用力。
四、遇到声音问题如何快速调整?
??场景1:长时间播报后声音沙哑??
- ??根源??:喉部肌肉过度紧张,声带闭合不全。
- ??解决方案??:立即停止用力发声,用气泡音按摩声带(连续发“咕噜”声),配合温盐水漱口缓解充血。
??场景2:声音缺乏层次感??
- ??根源??:虚实声比例失调,情感带动不足。
- ??解决方案??:虚实交替训练,例如用实声读新闻标题,虚声读抒情诗句,体会气息强弱变化对情绪的影响。
??场景3:咬字含混不清??
- ??根源??:口腔开度不足或舌位偏移。
- ??解决方案??:对照镜子检查发音口型,重点练习“齐齿呼”与“撮口呼”字词(如“经济”“区域”),确保舌面与上颚形成有效摩擦。
五、科学训练计划制定指南
- ??晨练20分钟??:气泡音唤醒声带(5分钟)→胸腹呼吸训练(5分钟)→绕口令强化(10分钟)。
- ??碎片化跟读??:选取新闻联播片段,模仿主持人的停连重音,每日至少3次跟读录音。
- ??周度专项突破??:每周聚焦一个技术难点(如本周主攻“胸腔共鸣”),通过对比录音评估进步。
??数据支撑??:实验表明,连续6周系统训练可使声音投射距离增加40%,音域扩展5度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