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社会 > 正文内容

手把手教学:荧光染料法量核酸的步骤与注意事项

社会2025-05-28 02:46:28

荧光染料法到底怎么用?看完这篇秒懂

实验室里总有人问:为啥同样的样本,别人测出来浓度差三倍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清楚荧光染料法的门道。??核心就一句话:选对染料、做准曲线、控制污染??,这三点抓准了,数据差不了!


第一步:实验前的准备清单

???新手常踩坑:试剂总是不够用怎么办???
荧光染料法最怕临时缺材料!必须提前备齐这些:

  • ??专用试剂??:PicoGreen/OliGreen(测双链/单链DNA)、RiboGreen(测RNA)
  • ??标准品??:λDNA标准溶液(浓度梯度:0、10、50、100、200 ng/μL)
  • ??耗材??:黑色避光离心管(别用透明管!会漏荧光)、低吸附枪头
  • ??仪器??:荧光分光光度计(提前预热30分钟)

??▍案例分享??
隔壁组的小李用透明管测低浓度DNA,结果荧光值波动超过30%。换成黑色管后,重复性直接提升到95%以上!


第二步:标准曲线制作(成败关键)

???为什么标准曲线要做3次重复???
荧光信号容易受温度波动影响。按这个流程操作:

  1. ??梯度稀释??:取λDNA标准品,用TE缓冲液做5个梯度(建议做6点曲线更准)
  2. ??加染料??:样本与PicoGreen按1:20混合(比如10μL样本+190μL染料)
  3. ??避光孵育??:室温静置5分钟(别超过10分钟,否则背景会升高)
  4. ??上机检测??:设置激发波长480nm,发射波长520nm

??▍重要参数表??

浓度范围(ng/μL)推荐染料孵育时间检测模式
0.1-1000PicoGreen5min稳态扫描
0.01-100OliGreen8min动力学
0.05-500RiboGreen6min时间驱动

第三步:样本检测避雷指南

???为什么测出来的值比预期高???
八成是污染搞的鬼!注意这些细节:

  • ??去蛋白??:含>0.1%BSA的样本要先蛋白酶K处理(37℃ 15分钟)
  • ??去盐离子??:用70%乙醇洗2次(高盐会猝灭荧光信号)
  • ??混匀技巧??:涡旋3秒+弹管壁5下(防止管壁挂液)

??▍常见误差来源??

  1. ??温度敏感??:室温变化1℃会导致荧光值波动5%
  2. ??管壁残留??:低吸附管比普通管多回收15%样本
  3. ??染料过期??:开封超过3个月的染料建议重标曲线

第四步:数据分析黄金法则

???标准曲线R2必须>0.99吗???
实测发现:0.98以上即可接受,关键看低浓度点的拟合度。推荐这样验证:

  1. ??双盲检测??:随机插入2个已知浓度质控样
  2. ??斜率判断??:理想斜率应在0.95-1.05之间
  3. ??异常值剔除??:同一浓度三次测量值差异>10%需重测

??▍计算公式优化版??
Q = (∑Ci/3) × V × DF
(Ci为三次测量浓度,V为样本体积,DF为稀释倍数)
实测发现:低浓度样本(<5ng/μL)建议取三次中位数更准。


个人观点:这些新趋势值得关注

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用??双染料联用策略??——比如PicoGreen测总量,OliGreen测单链污染。最近参加行业会议时发现,??微流控芯片+荧光染料??的组合正在兴起,据说能把检测下限推到0.01pg/μL。不过话说回来,传统方法只要操作到位,应付日常实验绝对够用,没必要盲目追新烧钱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