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社会 > 正文内容

读MBA如何积累优质人脉?这4个实战策略助你打通资源圈

社会2025-05-28 05:28:08

??“花30万读MBA的同学聚会,有人拿到5个合作机会,有人只加了50个僵尸微信——差距到底在哪?”??
最近跟两个MBA毕业生聊天特别有意思:同学A毕业后靠着校友资源创业融到第一笔钱,同学B却抱怨“群里发红包都没人抢”。这事儿让我琢磨出一个理儿:??读MBA积累人脉这事儿,真不是靠烧钱上课就能自动解锁的??。


策略一:精准筛选,避开“人脉韭菜”陷阱

你可能觉得“认识的人越多越好”?打住!我见过最惨的案例是某位老兄在开学三个月加了200个微信,结果做项目时发现——80%的人和他未来十年职场轨迹压根不重叠。

??关键动作:开学前先画“人脉作战地图”??

  • 拿张纸分三栏:【现有行业】、【目标领域】、【潜在跨界】
  • 每见到新同学就快速匹配:这人能否在右两栏打钩?
  • 重点维护匹配2栏以上的对象(比如你是传统制造转金融,就盯着有产业背景的投行同学)

举个真实对比案例:

??无效社交????有效筛选??
逢场必到混脸熟每月只参加2场垂直领域饭局
群发节日祝福记住对方孩子升学时间

去年某商学院调查显示,??精准维护20个核心人脉的学生,毕业三年后薪资涨幅比广撒网群体高68%??——这数据够扎心吧?


策略二:把自己变成“资源路由器”

别急着要资源!教你个狠招:??在开口求人之前,先让自己成为信息中转站??。

我认识个做医疗器材的哥们,在MBA期间干了件特聪明的事:每次看到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变动,就整理成300字摘要丢班级群。半年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——做保险的同学找他聊医疗责任险,搞投资的追着问标的公司。??你看,当你在某个领域持续输出价值,优质人脉会自动找上门??。

实操步骤:

  1. 挖掘自己最擅长的领域(哪怕是冷门技能)
  2. 每周至少分享2次相关资讯/工具
  3. 重点标注“需要原文的私我”(制造一对一沟通机会)

策略三:破解校友资源的“隐藏关卡”

你知道大多数人对校友系统最大的误解是什么吗?以为就是个找人工具!其实??真正的高手都在用“三层渗透法”??:

??第一层:基础信息??(毕业年份+公司)→ 用来破冰
??第二层:项目经历??(参与过什么并购/转型)→ 找合作切入点
??第三层:社交轨迹??(参加过哪些行业活动)→ 制造偶遇机会

举个例子:你想接触某位做消费品的校友,别直接约饭!先去扒他最近半年点赞过的行业文章,下次见面时说:“您上次转发的那个新零售案例,我们组正在做类似课题…”——瞬间打开话匣子。

记得有次陪朋友见投资人,他开口就是“听说您上周刚去看了XX项目”,对方眼睛立马放光。??这种细节穿透力,比送什么伴手礼都管用??。


策略四:建立“非对称维护”机制

人脉最怕什么?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!但维护50个人也太累了吧?教你个偷懒妙招:??用20%时间维护80%的关系??。

具体怎么玩:

  • ??季度钩子??:每三个月给弱关系发条“价值提醒”消息
    (例:“看到XX行业新政,突然想起您去年提过的观点,附上最新数据供参考”)
  • ??年度大招??:春节前整理通讯录,给每个人贴3个标签
    (行业动态、家庭变化、最近需求)
  • ??终身价值??:遇到对他人有利的信息立刻转发
    (别管对方现在用不用得上,先刷存在感)

某位上市公司高管跟我透露,他手机里有套神秘的人脉管理系统:??用不同颜色标注联系人,红色是每月必须互动,黄色是季度触发,绿色是年度维护??——这套方法让他十年没丢过一个重要关系。


??最后扔个暴论:??
有人总说“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”,这话对了一半。我的观察是——??顶级人脉往往产生于“非即时回报”的互动??。就像那位每周分享行业报告的医疗哥,他当时根本没想着要资源,但那些看似无用的付出,三年后变成他创业时最重要的背书。

所以啊,下次准备去混圈子之前,先问问自己:??“我能给在场的人带来什么即刻可用的东西?”?? 想明白这个,你可能突然发现——根本不用挤破头加微信,好资源自己会找上门来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