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投稿 > 正文内容

北宋人见面如何行礼?揭秘古人日常问候礼仪与文化习俗

投稿2025-05-28 05:19:55

不知道你们看《清平乐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,那些官员下朝后互相作揖的动作特别讲究?新手如何快速涨粉这类问题咱们先放一边,今天咱们来聊聊更接地气的——假如你穿越回北宋,该怎么跟街坊邻居打招呼才不会露馅?哎对了,宋朝人见面是不是都得跪下磕头啊?别急,往下看你就知道了。

??先说说普通老百姓??。汴京城卖炊饼的武大要是碰见卖梨的张三,肯定不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抱拳喊"兄台"。真实情况是他们会用右手压左手——注意啊是右手在上!——举到胸前轻轻一推,这叫"叉手礼"。这个动作有多重要呢?《事林广记》里专门记载:"凡叉手之法,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..." 就跟现在咱们握手要分谁先伸手一样讲究。

文人墨客见面就更文雅了。苏轼去拜访欧阳修,那得行"揖礼"。不过这个揖礼分好几种:土揖、时揖、天揖。土揖是手往前平推,时揖要抬高到眉毛位置,天揖得举过头顶。你们看《清平乐》里晏殊作揖的那个镜头——哎,那个动作其实讲究可多了,得根据对方的身份调整手的高度。

??重点来了啊??,官员之间怎么打招呼?五品以上的官见面要行"趋步礼",就是小碎步快速走近对方。这个我在《宋史·礼志》里查到过具体记载:"凡文武官三品以下拜一品,皆趋步..." 不过要是不小心给上司行错了礼,轻则扣俸禄,重则丢乌纱帽,可比现在职场发错表情包严重多了。

那平民见官怎么办?很多人以为要下跪,其实北宋普通人见官只需要行揖礼。只有特别正式的场合,比如祭祖或者面圣,才会行跪拜礼。这点跟明清时期可大不一样,所以说看古装剧得注意朝代背景对吧?

??咱们来对比下不同阶层的礼仪差异??:

  • 百姓之间:叉手礼(日常) → 像现在点头致意
  • 文人交往:揖礼(分类型) → 类似握手+寒暄
  • 官场往来:趋步礼+揖礼 → 相当于职场鞠躬礼
  • 特殊场合:跪拜礼 → 类似现代升旗仪式脱帽致敬

有人可能要问:那女子见面也行这些礼吗?其实北宋女性流行"万福礼",就是双手交叠放在右侧腰间微微屈膝。这个动作在《清明上河图》里能找到原型,画中酒楼里的侍女就是这么行礼的。不过穷人家女子为了干活方便,很多时候就简单行个叉手礼。

说到这儿想起个有意思的事。南宋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汴京人早上见面第一句话常问"饭否?" 跟现在咱们问"吃了吗"简直一模一样。不过要是有读书人在场,得改说"晨安"之类的文雅词儿。这社交分寸感,不比现在发朋友圈分组简单啊。

最后说个冷知识。北宋人特别忌讳当面说人胖,管胖子叫"富泰"。要是穿越回去看见个胖掌柜,可别傻乎乎说:"掌柜的您这身材..." 人家分分钟跟你急。这种语言禁忌其实也属于见面礼仪的一部分,跟现在不能随便问女生年龄一个道理。

小编觉得啊,北宋这些繁复的礼仪看似麻烦,其实藏着古人"礼以载道"的智慧。就像现在虽然不流行作揖了,但咱们见面时的微笑点头、微信里的表情包,不都是新时代的"见面礼"吗?这些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,穿越千年还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交往呢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