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投稿 > 正文内容

打吊针对身体有什么影响?专家解答利弊与注意事项

投稿2025-04-24 06:34:03

在医院急诊室,25岁的张女士因急性肠胃炎接受输液治疗时突然出现寒战、呼吸急促症状。监控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因不当输液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超过60万例。这个真实的临床案例提醒我们,正确认识静脉输液的利弊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安全。

??静脉输液的本质与运行机制??
静脉输液是通过穿刺针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循环系统的治疗方式。与口服给药需经过消化道吸收不同,输液药物能实现100%生物利用度,在15秒内即可随血液分布全身。这种给药方式突破了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,使得药物浓度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。

临床常用的输液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、电解质溶液、营养制剂三大类。其中头孢类抗生素输液占比达38%,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不同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差异显著。例如青霉素类药物在葡萄糖溶液中会加速分解,可能产生致敏性降解产物。

??治疗场景的精准判断标准??
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建议,静脉输液仅适用于严重脱水、休克、吞咽功能障碍等7类特定情况。但在实际诊疗中,约40%的输液治疗属于非必要范畴。急诊专家提醒,当出现持续高热伴意识模糊、严重电解质紊乱或需要维持特定血药浓度时,才是输液的合理适应症。

选择输液场所必须认准具备抢救资质的医疗机构。国家卫健委监测显示,在非正规诊所输液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概率是正规医院的3.2倍。就诊时应主动出示过敏史,要求医护人员进行双人核对制度,确保用药安全。

??风险防控与科学应对策略??
约15%的输液患者会出现局部肿胀、穿刺部位疼痛等常见反应。此时应立即调慢滴速,用硫酸镁湿敷处理。若出现胸闷、皮疹等全身症状,必须立即终止输液并启动急救流程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头孢类药物输注后7天内接触酒精仍可能引发双硫仑反应。

对于慢性病患者,频繁输液可能破坏血管内皮细胞,导致静脉炎发生率升高62%。心血管专家建议,每年输液治疗不宜超过2个疗程,且需间隔3个月以上。当遇到医生建议"输液预防中风"或"定期营养输液"时,应警惕过度医疗,可寻求第二诊疗意见。

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王大爷因坚持拒绝不必要的抗生素输液,成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肝肾功能损伤。这个案例印证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行的"能口服不肌注,能肌注不输液"用药原则的科学性。掌握正确的医疗决策知识,既能保障治疗效果,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健康风险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