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投稿 > 正文内容

不为人知的暗号:中国古军情传递的三种绝密手段

投稿2025-05-27 16:30:35

想知道古代将军们怎么把"今晚偷袭"这种要命的消息传出去还不被发现?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比谍战剧还刺激的骚操作。从周朝的阴符到清朝的折匣,古人的脑洞能让你惊掉下巴——原来八百年前他们就玩起了摩斯密码!


一、诗词里的摩斯密码:字验

??你以为唐诗只能用来考试?宋朝将军拿它当密码本!?? 宋仁宗时期发明的"字验"技术,堪称古代情报加密天花板。具体操作是:选40首不重复字的唐诗编成密码本,每个字对应一项军情。比如"白日依山尽"的"白"字代表粮草告急,"黄河入海流"的"黄"字代表请求增兵。

举个实战案例: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,曾用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传信。第三十一个字"又送王孙去"的"又"字下划个圈,就表示"我军被围,速来救援"。这招狠就狠在,就算密信被截获,敌人看着也就是首普通诗句。


二、胶泥封印术:古代防篡改黑科技

??你以为快递封条是现代发明?战国人早用泥巴玩得更溜!?? 春秋时期发明的泥封技术,堪称最早的防伪标识。具体操作分三步:

  1. 竹简写好后用绳子捆扎
  2. 绳结处糊上特制胶泥
  3. 盖上将军私章

2020年江苏徐州出土的4500件封泥证明,这招从战国用到汉朝都没过时。最绝的是收件人要验货——胶泥裂了?说明被人偷看过;印章模糊?八成是伪造件。这可比现在的火漆封印硬核多了!


三、谐音梗要命:实物隐语

??古代间谍玩谐音梗,是要掉脑袋的!?? 北宋名将种世衡派间谍给西夏送信,用"枣"和"画龟"暗示"早归",气得西夏将领直跺脚。这招属于实物隐语的高级玩法,类似的还有:

  • 送玉佩=催对方"玉成此事"
  • 寄空刀鞘=暗示"刀下留人"
  • 唐朝用风筝传信,高度超百米连箭都射不到

明朝更狠,锦衣卫用特制铜匣装密信,两把钥匙分属皇帝和官员。有次福建巡抚弄丢钥匙,急得找将军借备用钥匙,差点被当成叛徒砍了。


个人观点

看着这些古代暗号,突然觉得现代加密技术少了点诗意。当我们在用区块链时,别忘了那些在诗里藏密码、用泥巴防伪的老祖宗——他们用最朴素的智慧,玩出了最致命的情报战。下次看到快递封条,记得那都是古人玩剩下的!

搜索